从欧盟消协对TEMU的投诉,看消费信息的透明
据《希华时讯》报道,2024年5月16日,电商巨头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收到了17个欧洲消费者利益团体的联合投诉。
具体投诉内容为违反欧洲数字服务法规,主要问题包括:
一、假冒伪劣、虚假宣传:
Temu平台上网店销售的产品与供应商的描述不符;Temu平台上产品可追溯性不足,供应商信息不透明。
二、收集消费者隐私、诱导消费:
涉嫌收集消费者隐私数据,可能存在的消费者隐私数据滥用;Temu使用深色图案等操纵行为让消费者花费超出他们想要的金额,并且没有足够的信息说明如何向消费者推荐产品。
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及其成员表示,Temu扭曲或损害了消费者网上购物时做出“自由且知情决定”的能力,违反了欧盟的在线内容法。根据《数字服务法》的规定,包括电商在内的数字服务平台,必须迅速移除非法内容,在如何使用用户数据方面也要更加透明,并确保在线购物的安全。
具体表现:
- 意大利消费者协会:在Temu平台上购买的13种化妆品中,有9种未包含成分表或仅提供了部分成分表。
- 德国消费者协会:Temu涉嫌对其销售的产品进行误导性描述,并以价格折扣的方式误导消费者。
- 欧洲消费者组织:Temu还经常让消费者不知道他们是从谁那里购买的产品。这种缺乏可追溯性的做法使消费者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也无法知道产品是否符合欧盟的安全规定。
我们国家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消费品的质量管理也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同样也适用于电商平台,只是电商平台没有几家真正落实的。
普及一个常识:什么是“三无”产品?
估计90%以上的普通消费者都给不出正确答案。当然,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相关法规对“三无产品”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同时也说明了消费者对“消费知情权”的认知也非常低。
对“三无产品”没有明确的认定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产品品类众多,之间有很多的差异,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界定;不过根据《产品质量法》,法定“三无产品”可以归纳如下:
一、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无中文的产品名称
三、无中文的厂名厂址
第一条要求无论是生产工厂、品牌方还是经销商,销售的商品依据相关标准都必须是合格的,所以相关部门一旦抽检到某些产品不合格,会用“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进行行政处罚。
第二、第三条主要涉及产品的可追溯性、消费信息的透明或者说消费者的知情权。
举一个例子,在欧洲电商平台上销售的化妆品,除了在平台上要公开品牌商、生产企业等信息,还必须要公开产品的成分表。在我们国家,前一段相关部门好像要求直播商品必须要告知生产企业信息,之前有关部门还要求过产品的质量抽检行政处罚信息要在电商平台的网站上公布,但是好像都没有怎么落实。在我们国家的电商平台上除了化妆品、食品等一小部分品类可以找到生产企业信息外,大部分的日用、服饰等品类都很难找到生产企业信息。
把商品的信息和数据做到透明,做到顺畅的流通,可以规避掉至少90%以上的假冒伪劣、虚假宣传。